刘备(公元161年7月16日—223年6月10日),字玄德,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(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)人,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,谥号昭烈皇帝,史家又称为先主。依据《三国志·先主传》,刘备是汉朝的宗室,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子孙。刘备尽管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子孙,可是他父亲早死,家境贫寒,与母亲赖贩草鞋、织草席度日,日子非常艰苦。
他为人谦和、礼贤下士,宽以待人,志趣远大,知人善用,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誉,是三国时期出名的政治家。
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,国号汉,年号章武,史称蜀或蜀汉,占有今四川、云南大部、贵州悉数,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。
公元223病逝于白帝城。终年63岁,谥号昭烈帝,庙号烈祖,葬惠陵。
后世有很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,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留念。
![]() 刘备大事年表:
刘备性情:
撮合好汉,深得人心
刘备寡言少语,喜怒不形于色,能谦恭待人,胸怀极深。刘备年轻时师从东汉大儒卢植不爱读书,喜爱弄狗骑马,喜爱结交豪爽之士。因此,青年时代就有不少年轻人争相依托他,这是他性情的长处。
刘备入蜀后,实施撮合当地豪门士族的方针,发还他们的地步和房子,鼓舞开展农业生产,因此深得民心。
识人善用,君臣和谐
刘备礼贤下士,慧眼识才。在爱才、用才上,尽管刘备、曹操、孙权三人有一起的特色,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,在用人方面,毛主席曾对人点评:“刘备这个人会用人,能联合人,终成大事。这是他成功的要害。”www.l9120.com
陈寿也点评刘备为:“先主之弘毅宽厚,知人待士,盖有高祖之风,英豪之器焉”。
刘备创业之初,势单力薄,流离失所。尽管两次占有徐州,但都终究失利,可是他留意收买人心,不管什么情况,他都以民为先。后来,草庐三顾得诸葛亮,有了出名的“隆中对”,构成自己的立国大纲。他终身重用诸葛亮,如虎添翼,共谋大业。他在乡党之中得到后来勇冠三军的关羽、张飞,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,成功地镇守了汉中这个战略重地……从另一方面阐明刘备任人唯贤的本性,很会撮合人心。
坚忍不拔,终成大事
刘备性情中还有坚定不移、屡败屡战的长处。刘备创业之初,艰苦反常,到处奔跑如漏网之鱼,依托袁绍时,遭到控制,依托曹操时,曹操众谋臣想诛杀他。曹操两次都免杀,并以礼相待,后他又趁机逃脱,联吴拒曹。他也曾依靠刘表,却被刘表暗地里防范,忍辱安身,以图称雄。可见他有坚定不移、锲而不舍的精力,是一个打不败、拖不垮的硬骨头。
宽以待人,胸怀宽广
夷陵之战中,刘备大军溃败,部将黄权再不得已的情况下,率军屈服曹魏,其时大臣们都劝刘备将黄权全家满门抄斩,刘备却说,黄权屈服曹魏是不得以的行为,还说:“黄权并没有孤负我,是我孤负了黄权!”,身居高位,有如此宽广的胸襟,实为可贵,所以后世人都以宽以待人点评刘备。
刘备典故:
曹操问裴潜
《世说新语·识鉴》曰:曹公问裴潜曰:“卿昔与刘备共在荆州,卿以备才怎样?”潜曰:“使居我国,能乱人,不能为治;若乘边守险,足为一方之主。”
裴潜点评刘备居国不治,守边为主。
九死一生
《典略》曰:平原刘子平知备有武勇,时张纯叛变,青州被诏,遣从事将兵讨纯,过平原,子平荐备于从事,遂与相随,遇贼于野,备中创阳死,贼去后,故人以车载之。
这件事一方面提到了刘备的武勇,但更多的是刘备的急中生智和临危不乱,想想看,若是刘备仅仅一介武夫,非常英勇的与贼兵拼命,或是紧张被杀,还会有日后的昭烈皇帝吗?
感染刺客
《三国志》:郡民刘素常轻先主,耻为之下,使客刺之。客不忍刺,语之而去。其得人心如此。《魏书》曰:刘平结客刺备,备不知而待客甚厚,客以状语之而去。是时公民饥馑,屯聚钞暴。备外御寇难,内丰财施,士下者,必与同席而坐,同簋而食,无所简择。很多归焉。
这不只仅是刘备礼贤下士的实在写照,也阐明晰刘备的个人修养和超凡的人格魅力。
髀肉之叹
《神州春秋》曰:备住荆州数年,尝于表坐起至厕,见髀里肉生,慨然流涕。还坐,表怪问备,备曰:“吾常身不离鞍,髀肉皆消。今不复骑,髀里肉生。日月若驰,老将至矣,而功业不建,是以悲耳。”
因生肉而感概,千古英豪,几人有如此气魄?
耻杀宋忠
《汉魏春秋》曰:刘琮乞降,不敢告备。备亦不知,久之乃觉,遣所亲问琮。琮令宋忠诣备宣旨。是时曹公在宛,备乃大惊骇,谓忠曰:“卿诸人作事如此,不早相语,今祸至方告我,不亦太剧乎!”引刀向忠曰:“今断卿头,不足以解忿,亦耻大丈夫临别复杀卿辈!”遣忠去,乃呼部曲议。
刘备在这种危殆的境况下,尽管很气愤,依然能坚持冷静,像宋忠这样的人,底子就不值得自己着手杀死,所以让宋忠走了。
孝直避箭
《三国志·蜀书·庞统法正传》裴松之引注:先主与曹公争,势有不方便,宜退,而先主大怒不愿退,无敢谏者。矢下如雨,正乃往领先主前,先主云:“孝直避箭。”正曰:“明公亲当矢石,况小人乎?”先主乃曰:“孝直,吾与汝俱去。”遂退。
势危而不愿退,由此可见,刘备不只不是窝囊废,并且非常英勇好战,而法正与刘备的君臣之情,也是值得称道的。
身份不明的刺客
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裴松之引注:曹公遣刺客见刘备,方得交代,开论伐魏局势,甚合备计。稍欲接近,刺者没有得便会,既而亮入,魏客神色失措。亮因此察之,亦知非常人。顷刻,客入厕,备谓亮曰;“向得奇士,足以助君补益。”亮问地点,备曰:“起者其人也。”亮徐叹曰:“观客色动而神惧,视低而忤数,奸形外漏,邪心内藏,必曹氏刺客也。”追之,已越墙而走。
这件事后人以为其疑点重重,漏洞多多,但无论怎样,只经过说话就了解了一个人的才能,这都显现了刘备极强的知人识人才能。
求田问舍
释源: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登传》:陈登者,字元龙,在广陵有威名。……年三十九卒。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,表与备共论全国人,汜曰:‘陈元龙湖海之士,豪气不除。备谓表曰:“许君沦对错?”表曰:“欲言非,此君为善士,不宜虚言;欲言是,元龙名重全国。”备问汜:“君言豪,宁有事邪?”汜曰:“昔遭乱过下邳,见元龙。元龙无客主之意,久不相与语,自上大床卧,使客卧下床。”备曰:“君有国士之名,今全国大乱,帝主失容,望君忧国忘家,有救世之意,而求田问舍,言无可采,是元龙所讳也。何缘当与君语?如小人,欲卧百尺楼上,卧君于地,何但上下床之间邪?”
说解:求田问舍,原是刘备说许汜为国士,处缤纷之世,而无效主之志,只知道买田置屋,为个人利益计划,没有远大志趣。后以求田问舍描述专营私益而胸无大志之士。辛弃疾《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》:“求田问舍,怕应羞见,刘郎才华。” |
相关文章引荐:
|
- 上一篇:李隆基(唐玄宗)简介
- 下一篇:刘备的老婆